2020年12月1日是第33个“世界艾滋病日”。我国今年“世界艾滋病日”确定的宣传活动主题是“携手防疫抗艾 共担健康责任”。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防治艾滋病既需要政府组织领导,也需要全社会和每个人贡献力量,形成“政府领导,部门合作,人人参与,共建共享”的良好局面,共同努力实现健康中国建设目标。为了让我校同学们增强“防艾”意识,掌握艾滋病防治政策、措施,普及防治知识,正视艾滋病,远离艾滋病。我校于2021年1月5日邀请了 世中联艾滋病专委会常务理事王莉医生到我校进行了以“携手防疫抗艾 共担健康责任”为主题的知识讲座。
主讲医生王莉
学校团委书记张龙同志强调讲座要求
讲座进行中
王莉医生用她精深的专业知识和生动有趣的讲座吸引了参加听讲的同学,在短短一个小时的学习中同学们认真专注听讲,不时的记录着。
通过本次讲座使我校师生对艾滋病的常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树立正确的生活态度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大家都认识到预防艾滋病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我们要把预防艾滋病当作自己的神圣职责,积极参与社会宣传动员活动,向家人、朋友、同学和不了解防治知识的人宣传防艾禁毒知识,用爱心和行动为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营造一个友善、理解、尊重、不歧视的社会氛围,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努力,关爱生命,遏制艾滋,履行承诺,用我们的智慧、爱心和真诚,让和谐社会的阳光更加灿烂、明媚!
附:抗艾小知识简介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HIV+)感染艾滋病病毒未出现临床症状或出现临床症状,但未达到国家规定的AIDS病例诊断标准者,包括HIV急感期、无症状期和艾滋病前期的患者。
窗口期和潜伏期
人体感染艾滋病病毒2-4周(极少数3-6个月)后才能从血液中检测出艾滋病病毒抗体,但在能测出抗体前已具有传性。
世界性共性问题,血液仍然存在不安全隐患(目前均进行抗体检测)。
解决的办法:RNA检测、P24抗原检测+HIV抗体检测(发达国家已开始使用),感染8天内仍无法检测 。
潜伏期
从感染艾滋病病毒到出现临床症状的时间平均为10年左右。
艾滋传播的新特点
(1)主要传播途径为性传播
(2)艾滋病经输血感染病例接近零报告
(3)母婴传播率降至历史最低水平
传播方式:
95%(97.5%)性传播感染,其中异性传播约占70%(91.2%),男男同性传播占25%(6.3%)。
传播人群:
青年学生群体和老年人群体感染人数大幅增加。
新确诊感染HIV的大学生人数年增长率约为30-50%.
中国60岁以上的男性群体感染病例报告数,从2012年的8391例上升到2018年的24465例。